思凡昆曲_思凡昆曲唱词

       思凡昆曲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重要的话题,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我将尽力为您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建议。

1.戏曲里面为什么说,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2.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为什么这么说

3.昆曲艺术美在哪里

4.懂篆书的朋友请进,求解

5.“奴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汉”出自昆曲《孽海记》中的哪一折?

思凡昆曲_思凡昆曲唱词

戏曲里面为什么说,男怕夜奔,女怕思凡?

       这是指两出戏,夜奔是指《林冲夜奔》,思凡是指《尼姑思凡》。分别是两出功夫戏(也说是考纲戏)。均是两则只有一个演员的折子戏,非常考验演员的功底。

       夜奔是一出描写林冲受迫害后一个人夜晚独自逃奔水泊梁山落草的过程,由林冲一个人载歌载舞表演完成,其中又有大段的唱腔和高难度的身段表演,是一出全面考察一个武生唱念做打翻等各种技巧的功夫戏,对演员的要求很高,因为就用“男怕夜奔”来比喻这出戏的难度,就是男演员最怕演夜奔的意思。

       《思凡》则是一出描写尼姑思念凡尘的旦角戏,也是由一名女演员从头演到尾。因而也就有女演员最怕演思凡一说,也是用于表示思凡这出戏难度高。

《思凡》的来历:

       清初,昆曲吸收了《孽海记》中的《思凡》与《下山》两出戏,保存原有的唱词,加入丰富的舞蹈身段和表演技巧,成为著名昆曲折子戏。《思凡》写小尼姑色空,年幼时多病,被父母送入仙桃庵寄活。色空不耐拜佛念经的寂寞生涯,私自逃出尼庵。

       全剧一人到底,身段繁重,姿态多变。前半剧以唱腔细腻及思想转变的过程为主,后半剧则着重在身段功夫,涵盖了闺门旦及贴旦的领域,一般以贴旦应工,必须要有闺门旦的含蓄。

男怕夜奔,女怕思凡,为什么这么说

       出自《思凡》中的第二段,《思凡》是昆曲《孽海记》中一折。

       每日里,在佛殿上烧香换水,

       见几个子弟游戏在山门下。

       他把眼儿瞧着咱,

       咱把眼儿觑着他。

       他与咱,咱共他,

       两下里多牵挂。

       冤家,怎能够成就了姻缘,

       死在阎王殿前由他。

       把那碾来舂,锯来解,把磨来挨,

       放在油锅里去炸,啊呀,由他!

       则见那活人受罪,

       哪曾见死鬼带枷?

       啊呀,由他,

       火烧眉毛且顾眼下。

       (白) 想我在此出家,非干别人之事吓!

       (采茶歌牌) 只因俺父好看经,俺娘亲爱念佛,

       暮祷朝参,每日里在佛殿上烧香供佛。

       生下我来疾病多,

       因此上,把奴家舍入在空门为尼寄活。

       与人家追荐亡灵,不住口的念着弥陀,

       只听得钟声法号,不住手的击磬摇铃擂鼓吹螺,

       平白地与那地府阴司做工课。

       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在其著作《吾国与吾民》中,称赞《思凡》“其文辞堪当中国第一流作品之称而无愧色”。

       情节:谓有赵氏女,自孩童之时,为父母舍入尼庵。削去八千烦恼丝,做佛门弟子。及至情窦初开,始悔空门之中,不足以结善缘,并不足以证善果。于是晨钟暮鼓,转辗愁思。礼忏唪经,反增魔道。入夜来僧房寂寞,对此半明半灭之孤灯,更难消释。

       左盘算,右盘算,九转回肠:计惟觅一如意郎君,度少年大好之光阴,结我善缘,证我善果,且可举我善愿。正值庵中一切优婆塞优婆夷等,均有事他往,遂逃下山去。

昆曲艺术美在哪里

       男怕《夜奔》,女怕《思凡》是昆曲界的一句行话。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夜奔》和《思凡》分别是武生和旦角最难演的戏。二者都是昆曲,都是大段的戏只有主角一个人在台上,唱做功夫非常繁重,对演员压台的功力也很有要求。而且都有珠玉在前,一个是杨小楼的拿手戏,一个是梅兰芳早年的常演剧目。

懂篆书的朋友请进,求解

       在京剧班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男怕夜奔,女怕思凡”,许多行外的人未必能理解这句话的涵义。

       昆曲便成了京剧演员必修的一门基础,行内常说,一个京戏演员假如不会上那么三四出昆曲戏,那他就算不得好演员,因为昆曲对演员的要求是相当的高,过去老前辈们一拿就能拿出几十出昆腔戏。

       昆曲是我们的百戏之母,具有600年的历史,而京戏不过200余年。然京剧汲取各家所长,才成为国剧。

       昆曲的剧本文学价值比任何剧种都要高,那些词藻太雅太美了。

       京剧中有很多戏都源于昆曲,并受昆曲影响较深。梅兰芳先生曾嘱咐其子葆玖,必须要学昆曲,因为学好昆曲的基础,才能动“梅派”戏。

       话说回来,昆曲它的原名是“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称为“昆曲”,现今已被称为“昆剧”。

       昆曲发源地苏州,它作为我国传统的戏曲,已经有600年的历史,兴盛于明清时期,后来逐渐衰败,特别是到了近现代,出现了传承危机。

       可喜的是,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百年前,一部《牡丹亭》孕育而生,成就了一代戏剧大师汤显祖在文坛的地位,也让这段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被传颂至今,感动一代又一代的人。

       四百年后,由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横空出世”,一扫昆曲界的寂寥,为昆曲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打开新局面。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共55出,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与其《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并称为“临川四梦”。

       汤显祖本人也十分得意此作品,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牡丹亭》是一部爱情剧,讲述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教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

       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

       这种真挚而又炽热的爱情主题直接触及到了情与理的冲突,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映射出不同时代的个体对永恒情感的向往和认同,故而引起了当代年轻人的强烈共鸣。

“奴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汉”出自昆曲《孽海记》中的哪一折?

       图上是“思凡”二字。这是一枚戏牌。

       《思凡》是戏剧名,昆曲《孽海记》中一折。

       中国从唐宋时期开始,演唱艺人都会将自己演唱的曲目名字写在一个个小木牌儿上,端上来供听众点选。当时称作“曲牌”。因为很多文人喜欢按照这些曲子来填写唱词,形成了一门文学,就是诗词的“词”。按照某种曲名格式填的词,也叫“词牌”,也就是现代人熟知的“满江红”、“卜算子”、“念奴娇”等等。

       宋元以后,出现了戏曲形式,传统的点唱牌牌儿,就改成“戏牌”了。

       “奴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汉”出自昆曲《孽海记》中的哪一折?

        正确答案:思凡

        《思凡》是昆曲《孽海记》中一折。清初,昆曲吸收了《孽海记》中的《思凡》与《下山》两出戏,保存原有的唱词,加入丰富的舞蹈身段和表演技巧,成为著名昆曲折子戏。该折中主要描写小尼姑色空,年幼时多病,被父母送入仙桃庵寄活。色空不耐拜佛念经的寂寞生涯,私自逃出尼庵。

       好了,今天关于“思凡昆曲”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思凡昆曲”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